【喜迎黨的二十大·統戰這十年】武定縣委統戰部‘十年磨一劍’助力民族宗教地區脫貧攻堅

日期:2022-09-16來源:本站原創作者:武定縣委統戰部點擊:51176 字號: 手機:

掃描微閱讀

一輩子就掛一個村,武定縣委統戰部掛點少數民族貧困村近40年不離不棄的堅守,武定縣萬德鎮宜安拉村委會是武定縣委統戰部“掛包幫”的對象,統戰部門與該村委會有39年的交情了,相互間有一種割不斷的情緣。全村委會共有9個村民小組245戶896人,居住著漢族、傈僳族、彝族、苗族、傣族等多種民族,傈僳族人口占43%,集山區、民族、宗教、貧困為一體,是典型的“直過民族”地區。全村貧困面廣、貧困程度深,2014年貧困發生率高達54.1%,是脫貧攻堅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作為幫扶攻堅“掛包幫”單位的武定縣委統戰部,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,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精準扶貧活動中,從資金幫扶到調配強有力的工作隊員駐村幫扶,從幫扶村集體經濟建設到“一對一”的結對農戶幫扶,通過在基礎設施改善、產業結構調整、安全住房、人口素質技能提高、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共同發力,宜安拉村社會經濟發展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宜安拉在黨的陽光照耀下,正以一種嶄新的精神面貌,大步踏上小康之路。

加大投入,基礎設施大變樣。打通致富道路。昔日宜安拉村委會9個自然村沒有一寸水泥路,村與村之間來往的路都是泥巴路,通往大山外面的也僅僅是一條羊腸小道,群眾進村出村都靠人背馬馱,很多土特產很難及時送到山外市場變成錢,很多土特產僅僅處在自產自銷狀態,要使群眾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就得先修路,于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改造提升村間道路硬化工作,路子通了,票子也就來了。2013年,政府修通了行政村道路硬化,且危險路段均有必要的防護措施及危險警示標志。2016年投入扶貧資金434.76萬元、2017年投入“直過民族”項目資金300萬元,完成村組道路硬化全覆蓋;積極爭取新農村建設資金30萬元、財政“一事一議”建設投入60萬元,實現村內道路硬化全覆蓋,農用車可開到家門口。曾經“雨季出門一身泥、下地生產靠人背馬馱”的日子,一去不復返。如今,通村路、聯戶路縱橫交錯,群眾出行方便、干凈,田間忙活的村民臉上洋溢著笑容。提升飲用水安全。有水就有產業發展。水保障了,脫貧也就有望了。2014年實施農村自來水飲水項目投資72萬元,2019年實施136萬元宜安拉集中供水示范工程,完成9個村民組自來水供水全覆蓋,實現農戶安全飲水有保障,2021年實施了投資50萬元的白墳村建蓋蓄水池、飲水提升工程。2018年投資10萬元對小石橋水庫作防滲漏處理,投資22萬元架設4.3公里生產用水輸水管道,投資17.6萬元修建三面光灌溉溝渠2.5公里,為規?;N植提供用水保障。 

精準施策,產業發展大變樣。宜安拉成立烤煙合作社和萬德老土種養殖合作社兩個新型經營主體,建設大唐生豬養殖基地和冷庫倉儲物流基地。重點發展生豬養殖、煙葉種植,林果經濟。鞏固傳統產業。宜安拉村屬于高寒地區,地多面廣,烤煙生產是群眾經濟收入的支柱。近年來,通過成立烤煙合作社,專業技術人員時常對烤煙種植技術進行技能培訓,群眾種植技術不斷提升。全村煙葉種植1500畝,涉及煙農165戶,其中88戶貧困戶種植烤煙,實現產值547.5萬元。煙農戶均增收3.3萬元,人均增收8295元。此外,151戶種植核桃734畝、176戶種植花椒1428畝。培植新產業。產業發展要不斷探索,不斷創新,引進新型產業,多類型發展。以建設好600立方米冷藏保鮮庫為基礎,發展青蠶豆、青豌豆等晚秋作物、種桑養蠶等新興產業。扶持農戶發展畜禽養殖產業,貧困戶重點發展生豬、肉牛養殖。全村有養豬大戶4戶,帶動周邊25戶發展生豬養殖,50戶貧困戶貸款小額信貸發展產業。培育新型經營主體。積極探索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貧困戶”的發展模式,加快實現行政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綁定發展,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增收。以成立的“萬德鎮老土種養殖專業合作社”和投資1400多萬元年出欄8000頭的宜安拉大唐集團生豬養殖小區項目建設,推動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0%加入合作社,帶動貧困戶大力發展種養殖業,切實實現穩定收入,靠山吃山,走種養殖并重的產業化發展之路逐步形成。養殖小區采用“企業幫扶+龍頭企業+集體合作社+貧困戶”的發展模式,每年能夠給村集體和農戶帶來80多萬元的收入,切實穩定了收入。實施投資65萬元年收益10萬元的光伏發電1個。

群策群力,村容村貌大變樣。住房安全有保障。2016年實施壩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程,15戶搬遷戶全部搬遷入住,一棟棟漂亮的洋房,寬敞的道路,明亮的路燈,鮮艷的花朵競相開放,群眾搬新家,心里暖烘烘的,感嘆黨的政策好。通水泥路,住洋房,那是傈僳家幾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,如今就像做夢一樣,美夢成真了。隨著扶貧政策的落實,實施插花性建房30戶,縣城購房12戶,農村危房改造150戶。通過新建或修繕加固住房,全村群眾住上安全穩固的住房。改善人居生活環境。十多公里的水泥路像一條玉帶迎山而下伸到村口;新建的辦公樓拔地而起,樓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,整齊的散落云山霧海間,構成一幅人間仙境的畫卷”。投資200多萬元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,為全村群眾提供文化活動、信息咨詢、公共服務等;建蓋標準化衛生室,為群眾提供醫療保障;完成了農用動力電網改造,實施亮化工程,9個村民小組均配置太陽能路燈;修建了9個垃圾池,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點綠化、美化、亮化配套工程建設,人居環境有了較大提升。

凝聚共識,精神面貌大變樣。一個時代的圖景,人心是最美的底色;一個民族的復興,精神是重要的力量。要想改變群眾思想觀念,首先要從教育著手。少數民族的思想觀念落后,沒有教育意識,上世紀80、90年代村子里讀書的孩子依然寥寥無幾。隨著社會發展,幫扶干部對群眾思想觀念的改變,宜安拉村越來越多的家長送子女入學。曾經,舊址上的老村是一個典型的傈僳族村,全村50歲以上的群眾基本不識字,甚至很大一部分人不會說漢語。如今,全村在外工作的有8人,就讀大學的有12人。全村有農村勞動力571人,外出務工203人,近年來共開展各類種養殖技術培訓40期,參加培訓群眾2400余人次。通過培訓,群眾勞動技能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。發展了21名少數民族黨員參與到經濟社會發展、脫貧致富的大潮中,群眾的思想文化觀念、教育意識發生了跨越式的變化。

av一本在线人妻无码中字